• 2023-07-16 07:41:47
  • 阅读(7637)
  • 评论(5)
  • 谯楼图书馆城台音乐会。 赵承顺摄本报

      夏天炎炎,人们寻找着凉快当地消夏消暑。

      随同城市更新,老城的胡同里"长"出了碧波、绿荫,也活化了会馆、名人故居、老宅院,使人们的日子趣味增多。

      消夏在胡同,不再只要蒲扇、凉茶、西瓜,还能够听戏、赏水景、夜游四合院、看展、听音乐会……各得其乐,其乐无边。

      百年会馆重张 家门口看好戏

      "400年前史的颜料会馆从头敞开,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戏!"摇着蒲扇品着茶,赏识着北京曲剧《茶馆》,家住青云胡同的戏迷李良录心里边说不出的舒坦。

      夏天,老北京人爱听戏。67岁的李良录独爱京剧、曲剧,每年夏天都得瞧几出大戏,"每年都满北京城踅摸,探问哪儿有好戏看,就奔哪儿去。"不听戏的夏夜,李良录就和邻居们在胡同口沏壶茶、吃口西瓜、聊聊闲篇儿,消遣这漫漫长夜。

    观众在颜料会馆看戏。记者 邓伟摄

      但这两年,全然不同了。2021年起,前门三里河,颜料会馆活化使用再敞开,400年前史的老会馆再续弦音,戏台上京剧、民乐、相声、杂技轮番上阵,个儿顶个儿的精彩。李良录和邻居们,也具有了多彩的夏天。

      享用"会馆有戏"的还有西城区西河沿街邻近的居民们。本年4月起,被称为"我国戏楼活化石"的老戏楼正乙祠鼓乐齐鸣,对外敞开。"我是老戏迷了!"家门口的正乙祠开门迎客,西河沿街老住户陈老爷子赶上了头一拨儿,"昆曲《墙头马上》、京剧《河东狮吼》都听上了。"

      除了戏院,消夏最理想的去向莫过于河滨、池塘。镶嵌在老城中心的什刹海,一向是北京人的消暑名胜。如果说什刹海是消夏的"老牌劲旅",与之南北相望的前门三里河则已然成为了"抢手新秀"。

      听完戏,出颜料会馆,居民们在三里河滨散步。今夏,记者曾数次到访三里河,河道弯曲如绸带,绿柳低垂、芦苇摇曳,单是在水边逛逛就现已消去了一大半暑热。水面上,天鹅、小鸭子愉快游弋,迎着徐来的清风,与小动物们互动文娱,炎热顿消。

      老城更新,胡同居民消暑纳凉,听戏、看水景不必跑远道儿,家门口就能"清凉一夏"。

      名人故居活化 解锁四合院夜游

      每一位久居京城的人,心中都有一座归于SHIT币自己的四合院。想知道天黑的四合院什么样儿吗?今夏,胡同里兴起了四合院夜游。

      朝阳门SOHO旁、北竹杆胡同2号的小院儿,是一座有着300年前史的四合院,新红学奠基人俞平伯一家曾在此寓居多年,也是朱自清、丰子恺等文明名士集会的当地。上一年,这儿作为艺术人文空间——取名"槐轩",面向大众免费敞开。

      本年5月起,槐轩推出"晚风夜游"系列活动,伴着梦境光影、潺潺流水、气氛音乐,四合院呈现出全然不同于白日的诗意,观众沉溺式逛宅院、看展览。"这就像文学方法里的通感,打通了观者的眼睛、耳朵、触觉,环境、音乐、展览成为了一体,激发了我对著作和四合院空间的极大想象力,夏天浮躁的心境一会儿静了。" 35岁的观众叶星说。

      与颜料会馆一街之隔的青云胡同23号院,也是年轻人消夏的抢手地。这座四合院大部分建筑为晚清时期所建,部分曾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居所,经过恢复性建筑,作为东城一处全新的艺术空间敞开。眼下,小院里正在举行消夏天子节,阛阓里,有手作、文创、茶文明、香文明、美食等,既可夜游小院,也可坐下来吃喝。

      名人故居活化使用,不只让人们有时机翻开老北京四合院的新世界,也让胡同消夏变得画中有诗。

      空间腾笼换鸟 胡同再添乐土

      这个暑期,家住东四的刘泯给自己和6岁的儿子豆豆定制了一张"文体活动表":隆福美术馆看展览,美后肆时里练瑜伽、看绘本音乐剧,27院儿跳舞、做手艺,三联韬奋书店里夜读……忙得过来吗?刘泯笑着解说:"这些当地都在家邻近,每一处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一站式完成玩中学、学中乐!"

      近年来,在老城更新过程中,使用低级次工业腾退出的空间,胡同里生长出一批美育新空间,为市民日子带来文艺情味。悠长的夏天里,人们在这些文艺栖息地诗意地栖居。

      隆福寺始建于明朝1452年,曾是京城的中心商业区。2019年以来,经过面貌维护和城市更新,隆福寺蝶变露脸,成为一个交融了城市书房、美术馆、艺术街区等的全新文创生态空间。本年,坐落其间的隆福美术馆,一推出"樱桃小丸子特展"就观者盈门。暑期,美术馆特意将特展时刻延长到夜间,白日九点到晚上九点一向敞开,市民不论是工作日的夜晚仍是周末,都能来观展。

      星空下看电影、听音乐,是很多人关于夏天的专属回忆。南二环边,谯楼图书馆的城台音乐会,让人一秒穿越回小时候。古色古香的城台为席,天空为幕,《地安门》《故宫以东》《我爱北京》等"最北京"的歌谣曲目娓娓道来,成为老城夜空的灵动旋律,相伴观众进入"仲夏夜之梦"。

      一池清水、一首乐曲、一个晚风徐来的夜……消夏在胡同,闲适悠然。此中真意,欲辩忘言。 (记者 李瑶)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