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柑橘林犬牙交织,蓊蓊郁郁。
树下,一根根细长的黑色管道沿着果树盘绕,水和肥料精准滴灌至树根,比曩昔节约用水六成以上;机耕道上,一台3D对靶喷药机器人挥舞着“雨刷”般的手臂,将除虫药均匀喷洒到叶片,功率进步10倍以上;果园山腰处的监测站里,传感器设备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能,实时监测园内湿度、光照、土壤和病虫害等信息,及早防备各类灾祸。
乡民罗光全拨开树叶,一边轻按柑橘一边说:“皮薄个头大,本年收成不错!”
近年来,渝北区向科技要生产力,针对丘陵山地地势杂乱、地块零星等特色,量体裁衣推动土地宜机化改造,建造才智农业,探究山地高效农业开展新路子。
青龙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曩昔地步涣散,耕耘条件差,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不少土地被撂荒。2018年1月,青龙村捉住渝北区在大盛镇至统景镇公路沿线一带建造柑橘产业带的关键,开端整村土地宜机化改造。兼并碎片化犁地,让陡坡变缓坡、零星成全体,一起,挖沟起垄,建筑机耕道,建成标准化山地果园2350亩。2021年,村里打出科技“组合拳”,建造丘陵山地数字化现代果园,11个人就能办理5万棵果树,果园管护本钱下降50%,亩均增收1万余元。
罗光全承揽的2亩多地也被改形成平坦缓坡,他以土地入股的方法参加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当起果园技能员。“每个月有4000元薪酬,每年村里合作社还有分红。真没想到,地还能这么种!”
“全区共完结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8.7万亩,改进了耕耘条件,‘瘦’地更‘肥’了,面积也增加了5%以上。”渝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陈华介绍。
在渝北,才智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在大盛镇千盏村,柑橘林茁壮成长。看着沟垄交织的土地,乡民又有了增收的新点子。“机耕道这么宽,两个轮子中心还能够种点啥嘛!”村党总支书记付福刚找来乡民、农技人员,评论后决议“垄上种柑橘,沟里埋马铃薯”,完结“两不耽搁,双份收入”。
现在,播种机从机耕道一路开过,马铃薯深“嵌”地里。曾经,两名农人要干一天的活,现在播种机几分钟就能完结。
在统景镇江口村,5000亩宜机化果园连片开展,装置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滴灌。现在,乡民们坐在办公室手机韩剧网就能用智能化管控渠道长途控制农机。
看着成片的柑橘林,陈华说,作为国家村庄复兴示范县创立单位和数字村庄试点区域,渝北区将加速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山地农业科技水平。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